新疆大粘度基础油J1020:基础油的分类介绍
基础油是油、酯、膏等湿式润滑剂的主要成份,一般占润滑油的 85%~95% 重量,润滑脂中一般也含有约 20%(重量)的基础油,至于近乎固态的润滑膏也含有 40~60% 的基础油。基础油概略可分为矿物油、合成油两大类。
矿物油是分馏原油时剩下的高黏度原料再制;合成油一般是以乙烯为原料进行聚合反应成长炼分子后再经过不同化学反应制成的。
● 矿物油
1. 芳香基(Aromatic):结构中含苯,不稳定、有毒,属劣质矿物油。
2. 环烷基(Naphtenic):含多量不饱和键的脂环族碳氢化合物,有良好低温性能,故常用于廉价的冷媒压缩机油中,较不适合作为中高等级润滑剂。
3. 石蜡基(Paraffinic):氢化处理后的全饱和脂肪族碳氢化合物,高级工业润滑剂的基础油选择之一,润滑性能佳。
合成油包括数个家族,不同家族的性质有极大的差异,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使用者应根据机械设计特性慎加选择。需注意的是,各种油彼此不一定兼容,在换用不同供货商或不同型号的润滑油前,应先咨询技术专家以确认新旧油品的兼容性。
● 合成烃
合成烃家族包含 聚α烯烃 (PAO)、 烷化芳香烃 (Alkylated Aromatics)、聚丁烯(Polybutenes)、环烯烃(Cycloaliphatic)等等类别,各种合成烃的化学特性都与矿物油相似,两者均为长炼碳氢化合物。合成烃不含硫、磷等杂质而对金属不具腐蚀性,不含不饱和碳键而不易氧化变质,分子大小均匀,不易随时间稠化,因此优于矿物油。一般车用合成机油即为合成烃油。
1. 有机酯 (Ester)
有机酯家族为含"-COO-"官能基的碳氢化合物,酯油本身的润滑能力优于矿物油与合成烃,且可耐较高温度。其它特性包括能够溶解焦油,并为所有油种中唯一能被生物分解的。
2. 聚乙二醇 (Polyglycol)
聚烃基二醇醚家族为含二个"-OH"官能基的极性碳氢化合物,常被称作聚乙二醇油,是由乙烯与丙烯合成的,以 4:1比例合成的 PG油可溶于水、不溶于酯类以外的任何其它油种。
PG油是所有油种中润滑性*佳的,其黏温稳定性(VI值)仅次于硅油,在严荷的高负荷滑动摩擦状况下 PG油的优越性能*为明显。但因为只与极少数的常见橡塑料兼容,其用途较受限制,常用作高负荷高摩擦比的工业齿轮油。
3. 磷酸酯 (Phosphate Esters)
磷酸酯有优良的低温润滑性与抗燃性,*常见的用途是航空用液压油,由于多数与橡塑料、油漆等不兼容且润滑性能并不突出,较不常用于润滑机件。
4. 硅油 (Silicone Oil)
硅油的特性为*佳的黏温稳定性(*高的 VI),但润滑性能不佳,且由于表面张力低,有极强的渗透性且难以清除,化学稳定性极佳,但也会在高摩擦压力或高温下在金属表面形成高分子聚合物。其用途较受限制,特别是电气设备与待涂装工件均必须严格避免接触硅油。
5. 全氟聚醚 (PFPE)
全氟聚醚简称氟化油,是以合成烃氟化(以氟原子取代碳氢分子炼上的氢原子)而成的。特性为高比重、抗任何化学侵蚀(非常惰性)、耐 250℃以上高温、真空中蒸发率极低、几乎永不变质。但由于制造困难成本高昂、润滑性能并非*佳,因此通常仅在需要耐化学侵蚀、高真空或高温环境下,抑或是需要超长使用寿命时使用。
氟化油因化学炼结构和氟化率的差异,其成本可能有很大的差异。线性型的 PFPE成本较高,VI值大于200,阻力较低,抗压性较差,较易挥发,耐温性较差(<250℃),低温性能较佳,适合高低温差大的『宽带』应用。分支型PFPE的 VI值仅约100 左右,阻力较大,抗压性高,较不易挥发,耐温性较强(<300℃)。